想要找停车位,打开App,就可以看见附近的停车格状况。下车后,你走过斑马线,绿灯将监测行人数目,如果人太多,会自动延长时间。
接着经过公车站牌,你会发现,这里不仅能看乘车信息,还有实时电子地图,能查看天气与周边的交通信息。
走进小区,屋顶上装有太阳能板,旁边是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能处理小区的废弃物。
回到家,机器人早就打扫和煮饭完成,等着主人回来。
这时,宠物机器狗还会摇摇尾巴奔跑过来迎接你。你摸摸它的头,想起上星期不小心在家发生意外,好险有它通知家人,让你马上送医急救。
以上都不再是幻想,而是即将发生的情景。地点就在英国,为应对逐渐上升的都市人口,英国各地的智慧城市计划正如火如荼展开。
根据英国工程顾问公司奥雅纳(Arup)统计,到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的市场价值达4000亿英镑,其中有一成是英国擅长的项目,包含基础设施、通讯和汽车等。
过去五年,英国已投资5亿英镑在智能城市项目,尤其在交通、供水、建筑、小区等领域,将大力投资。
第1站〉伦敦无人车载客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一系列作为让英国在全球的智慧城市排名,几乎名列前茅。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城市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实力城市指数(Global Power City Index),英国伦敦近四年都排名第一。
到底英国如何打造未来的智慧城市呢?我们远赴伦敦、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和布里斯托(Bristol)等大小城市,看看正在勾勒什么样的未来。
第一站是伦敦。我们经过17小时飞行后,抵达希斯洛机场。一下飞机,就率先体验新科技。在第五航站楼和停车场间,使用无人驾驶车Ultra Pods运输乘客,圆弧形车身,被当地人称作Pods(豆荚)。
进入车子,按下按钮后,豆荚便开始移动。时速25公里的它,虽然一台只能承载四名乘客和行李,但小兵立大功,五年来已运送150万人次的旅客,总里程300万公里。进入市区,面对800万人口、一天车流量上千万辆次,交通阻塞一向是伦敦最头痛的问题。对此伦敦交通局建立智能交通指挥系统(SCOOT),不仅有效分散车流,最近还研发新技术,让红绿灯检测行人多少,自动调整秒数。除了智能交通,最近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区,还被选为智慧城市系统的示范区。这里将建立300个智慧停车位、共享电动自行车,利用泰晤士河来提升住宅温度,并安装太阳能板,运用能源管理系统,减少碳排放量。
第2站〉米尔顿凯恩斯物联网示范区 串起产学界
第二站,到达米尔顿凯恩斯。
这是距离伦敦半小时车程的小镇,仅有18万人口、89平方公里大,但它却是一座快速崛起的城市,包含人口和就业成长率都是英国最高,新创公司的成长数目排名第二,仅次于伦敦。这里也是英国的物联网示范区。米尔顿凯恩斯市议会和英国电信、安谋、未来城市创新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正在进行一系列物联网实验,例如停车位、害虫管制和废弃物处理等。计划由英国公开大学知识科技教授恩理科.莫塔(Enrico Motta)主持。记者来到公开大学的实验室已是晚上7点,许多学生还在位子上研究,一旁的大型盆栽里,电线缠绕,也装有传感器。
打开App就知天气、湿度
原来正在测试一款浇花系统App。发想人是一名大四学生。他说,未来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了解一周的天气、湿度和花圃植物的生长状况,以此评估浇水量,对家家户户拥有花圃的欧美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有了物联网,关于未来生活的一切想象,都成为可能!莫塔一谈起计划,就难掩兴奋。他表示,物联网计划连接业界和学界资源已形成庞大网络,不仅是给当地居民,也是全球的巨大实验室,测试各种意想不到的新科技。
此外,红遍全球的无人车实验计划,也在米尔顿凯恩斯发迹。由英国智慧出行公司(Transport System Catapult)主导,这是隶属英国国家创新局(Innovate UK)下英国智慧行动的科技和研发中心。
位于米尔顿凯恩斯的办公室里,放置着一台无人车LUTZ Pathfinder pod模型,这台车已多次在全球媒体上亮相。
两人座椅,车上配有19个传感器和光学雷达等,能侦测道路和行人。最高车速可达每小时24公里,续航时间八小时。未来,只要手机App就能叫车。
目前,无人车pods(豆荚)已在格林威治区、米尔顿凯恩斯、布里斯托科芬特里等地测试。今年7月,豆荚系列车也将在伦敦街头测试,每辆乘载六人,可在一般道路使用。
预计2025年,无人车引领的产业将上看9000亿英镑,战略官托比.海尔思(Toby Hiles)说,无人车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更将创造产业变革。
第3站〉布里斯托 英国首座 单车环保城市
最后一站,来到距离伦敦两小时车程,位于英国西南区域的布里斯托市。
西临爱尔兰海,110平方公里大,人口41万,自中世纪就是重要港口城。
现在,布里斯托摇身一变,成为2015年的欧洲绿色首都 (European Green Capital),也是英国第一个获选城市。布里斯托创下多项纪录:最低的人均废弃物量、最高的资源回收率、最低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自行车骑车率。近期,政府更在全市架设光纤网络和传感器,收集城市信息,企图找寻下一个智慧创新解方。
公司、住宅都装太阳能板
来到这里,随处可见公园与绿地,抬头一望,无论公司或一般住宅,屋顶上装有太阳能板。低头一看,路面上画有脚踏车图案,完善的脚踏车道让这里每户人家都拥有一辆以上的脚踏车。
布里斯托是英国的首座单车城市,多年前英国政府就资助当地,增设脚踏车专用道和停车位,并提供淋浴梳洗和附锁停车等服务。十多年,这里举办单车界的盛事布里斯托年度最大单车游行(Annual Bristol’s Biggest Bike Ride),每年都吸引上万名单车族参加。布里斯托更架设英国第一个模拟巴黎的自行车租车网(Hourbike),免费提供脚踏车给资源匮乏的小区。不仅如此,由布里斯托大学和市议会合资的研究单位Bristol is Open,正链接当地组织,以大数据分析当地的空气、交通阻塞等问题。总经理保罗.威尔逊(Paul Wilson)形容:这是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典范。他谈到,布里斯托已开放200项以上的城市数据,包含交通流量、能源使用、犯罪等,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跟城市系统绑在一起,这就是智慧城市,他说。
用大数据、物联网让城市接轨未来
从大城市到小镇,英国的智慧城市计划正在各处上演。到底怎么做到的?
首先,英国积极建立软硬件相关的基础建设,推动开放数据和物联网等建设工作。根据全球开放资料研究报告Open Data Barometer,英国政府的开放资料执行及成效是世界第一,美国和瑞典紧接在后。相较于有些国家,因机密或安全等因素,资料开放相当缓慢。英国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提供多种城市数据,提供政府和民间使用。例如伦敦交通局公布的交通数据,就让业者设计出400种以上的交通App。另外,英国的物联网布局相当完善。包含全球IP硅智财厂商安谋,近期推出物联网平台,建立起物联网生态系,让各大厂不再为统一标准而头疼。
2014年起,英国也建置大规模的物联网网络,由通讯公司Arqiva与节能公司Sigfox合作,在英国的十大城市,包含伦敦、爱丁堡和利物浦等地架设低耗电网络,并串联停车场、烟雾警报器,甚至是手机等设备。
这些网络,预计未来将帮助政府推动公共服务和管理,如提早发布水灾区域,成为建立智慧城市的关键一步。
政府释资源 辅导新创团队
第二,近年英国的新创团队蓬勃发展,为智慧城市计划注入新观念。事实上,建立智慧城市,新创公司扮演重要角色。根据Gartner预测,至2017年,50%的物联网方案,将由创业三年内的新创公司推出。
一向以金融业为傲的英国,过去五年,已悄悄成为欧洲科技新创公司的重镇。日前牛津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2010年后,伦敦的科技新创公司跃升1.2万个,五年内增长46%。
对此,英国政府投资1000万英镑,成立开放资料研究所,辅导新创团队,2012年至今已帮助超过12个团队,创造百万英镑的营收。
交互式3D 让城市立体化
智慧城市的建立,来自数据!今年30岁的罗宾.霍克斯 (Robin Hawkes),毕业于英国伯尔尼茅斯大学互动媒体制作系,2013年创立ViziCities,将伦敦境内的建筑、地下铁、犯罪和交通等数据,运用交互式3D影像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透过立体影像,才能让城市更透明!霍克斯说。此外,英国的金丝雀码头集团(Canary Wharf Group)则是发起Cognicity计划,成为许多新创团队的竞逐目标。位于金丝雀码头One Canada Square大楼内的Level 39,正进行新创团队的孵化,被视为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孵化中心,主打金融科技、智能城市领域等项目。
最近集团针对获选的12家公司,举行12周课程,并邀请高阶主管、英特尔等单位指导。
新创团队的创意无限,这是城市的活力和未来,Level 39的总经理艾瑞克(Eric Van der Kleij)聊起团队,赞不绝口。
为了让创意发酵,他认为,团队必须彼此支持,甚至扩大合作机会。
他举例,一个来自剑桥、制造太阳能玻璃的小公司Polysolar,日前获得优胜。集团便在附近的公交车亭上,使用该玻璃,不仅增进能见度,也加速合作可能。
联合市民 实现永续理念
英国建立智慧城市的第三个秘诀,是强调从下而上、永续发展的理念。各城市正联合公民力量,实现城市共造的愿景。例如,2012年成立的新创公司SpaceHive,是全球第一个专为民生项目进行群众在线募资平台。目前已完成上百个项目,包含英国小镇Glyncoch募得79万英镑,完成Wi-Fi系统建设。SpaceHive让民众能直接投资,省去烦琐程序,对政府来说,也能获取资源和创意,吸引世界各地的小区纷纷效法。米尔顿凯恩斯的物联网计划也特别架设ourmk.org网站,让居民成为参与城市规划的一份子。对此,政府也提供奖金,让创意成真。
英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脚步一直没停下。现在更当起领头羊,拉拢其他城市一起执行。传统大国并不衰老,它正不断创新,找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