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智能交通迎来新变革

  车联网、智能汽车安全隐患、智能汽车生活……上述热词背后,是智能交通日新月异的创新和嬗变。  在近日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智能交通
资讯频道文章B
  车联网、智能汽车安全隐患、智能汽车生活……上述”热词”背后,是智能交通日新月异的创新和嬗变。

  在近日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论坛上,相关专家指出,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智能交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互联网与交通行业融合的深入,也对智能交通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新的机遇

  今年4月底,智能交通终于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垂青”。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确定,支持太原等26个城市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新政的出台让中国电信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李东华倍感鼓舞。他指出,交通部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以及交通行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将为整个交通信息化应用领域带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近日对媒体指出,通过北斗应用示范工程“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的建设,已在全国推广安装北斗终端近30万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

  此外,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有100多家终端企业进入北斗领域,创造产值达2亿多元。此前,谷歌、苹果、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涉足车联网领域。

  “4g、北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在改变交通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应用和新的市场。”李东华指出。

  他还认为,交通行业已经不再是交通人的产业,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带来了产业的聚合和跨界合作。

  “这样的新经济形态使得合作成为了常态。在交通信息化应用领域,不仅仅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参与,还有传统的保险、汽车、石油业等。传统产业会纷纷进入交通信息化应用领域。”李东华说。

  车联网备受关注

  在智能交通诸多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车联网的发展。

  国内车联网的发展是从2009年开始的,目前国内车联网市场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四大模式”:即以车厂、行业应用、电子消费品和新兴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模式。

  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车联网产品总监李司坤认为,以车厂为主导的车联网模式,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到底有多少车主可以转化为车联网的用户,而且可以贡献利润。

  在李司坤看来,不论是车联网还是广泛意义上的物联网,本质都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在整个车联网领域中,现在利润空间最大的是行业信息化,因此,以行业应用为主导的车联网市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和行业用户不能持续付费,其运营成本决定了利润空间和用户规模不会太大。

  除了汽车厂商主导的车联网,近年来,电子消费品厂家也在积极向车联网转型。

  在李司坤看来,以新兴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车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携用户而来,而非用空白的产品来积累用户,因此可以把大量现成的用户带到下一个应用领域。

  李司坤判断,车联网未来的发展会以车厂主导模式和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为主。

  此前,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分别与梅赛德斯-奔驰和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股份公司合作,已经让业内人士有了诸多联想。

  “现在车厂和互联网巨头是在相互试探、相互学习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互联网巨头还会有新的动作。”李司坤说。

  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车联网模式,也存在着诸多的挑战。

  李司坤分析认为,有一种车联网思维强调的是终端本身的功能和智能化,但这种功能性产品模式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而另一种车联网思维则强调以人为本,对人的关怀意味着低门槛用户的策略,同时变数也会很多。

  “这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模式空间,也给传统行业的转型带来了机遇。”李司坤说。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