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机器人助力国内首例远程数字化神经外科手术顺利完成
[摘要] 国内首例5G空中手术,搭配机械手臂,横跨200公里,完成清除脑血肿手术。
据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亿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凤强作为本次远程手术的主操作手,使用“睿米”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依托5G远程指挥中心,远程操控位于近200公里外的丽水市松阳分院手术室里的“从操作手”,为患者实施国内首例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手术。
据了解,“睿米”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由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专业从事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运营的高科技公司,于2018年取得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第二款产品顺利获批。
产品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1、导航定位精度≤0.5毫米
2、全自动注册时间
3、支持术中光学导航
回顾手术中应用的三项现代技术值得我们去深度关注,一是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引导技术,二是5G通讯技术的远程应用,三是手术机器人的现场应用。
立体定向神经机器人引导技术
通过术前多次训练模拟手术,优化改良技术方案,确定最佳手术路径,达到以最小的损伤,获取最大的收益。
5G通讯技术的远程应用
5G通讯技术具有低时延、高速率、云智能、海量连接等特性,在相距200公里之外借助5G通讯技术,建立高效低时延的通信联系,保证实时共享患者的图像信息,远程操控机器人,实时引导手术。据悉,随着5G基站的铺设,信号覆盖增强,像医院、学院、政府机关等特殊场景,网络优化人员会定期进行5G信号优化与保障,通过“宏站+室分”的解决方案,来确保信号质量的稳定输出。
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划分为三个部分:“机械手臂+视觉+大脑”,机械手臂的价值在于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身体早已疲惫不堪,难免会出现眼酸、手抖的状况,进而影响手术的整体进程。所以,一个完整的手术机器人首先需要机械手臂来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定位。
其次,单单只有手臂是不能够完成远程操作的,这就需要给机器人配备一双“眼睛”,从而保证机械手臂能够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精确的移动或旋转。这就需要一套三维空间定位系统,根据技术原理不同分为两种类型: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电磁定位系统。
“硬件+软件”相融合是智能化产物的显著特征,除了机械手臂和眼睛这两个必备的硬件外,还需要出色的“软件”能力,一个与人类大脑中枢功能相同的产物。机器人“大脑”功能大致包括:图像分割、影像分析、手术前规划、术中器械实时导航等等。当然除此以外,系统还需要把各个硬件系统集成起来以实现实时通信,经过反复实验调试,确保整套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5G+机器人”在医疗上的实际运用,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创新了医疗手段。
安全自动化 官方微信 as视界 服务号
不得转载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安防知识网”的文章著作权均为本站所有,禁止转载,除非取得了著作权人的书面同意且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