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条“未来高速公路”----五峰山过江通道正式进入运营阶段,其运用了二十多个创新性应用场景,如车路协同、交通事件急速感知等等,将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融合,能够实现现车道级安全诱导行驶、对碰撞事件进行快速响应等功能,据媒体报道,未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六个城市会率先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城市。
对于行业人士而言,这样的应用并不陌生,在车联网实现车、路、人之间信息交互、协同控制的智能交通系统,便是行业一直有所提及的“车路协同”的理念,随着未来高速公路的正式运行,相关的应用也将迎来海量的需求。
2021年随着《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落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已经成为最火的风口。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动驾驶的落地不仅要有单车智能,也要有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配合,与与欧美的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路线注重把传感器和算法、算力放在车上相比,我国所选择的车路协同技术路线,通过汽车本身的单车智能与建设智慧化的道路、智慧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以实现自动驾驶。
无疑这比投入造车而言,对安防企业都是一种新的福音,毕竟围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AI视觉都是企业所擅长的领域:
车路协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规划经理原芳曾表示,从未来出行来看,不只是在路侧,一定是“聪明”的路加“智慧”的车,这方面国家都有政策在推动,在做智能化的升级。未来汽车会变成最大的“移动终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如摄像机、交通灯、雷达等,实现道路数字化,让信息和车进行交互、感知、预判、引导,使得未来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而在五峰山过江通道上,.通过沿途安装的摄像机、微雷达阵列等设备,能够将道路交通信息反馈到车载终端中,同时车辆信息也会反馈给路侧系统,通过互相交互,实现辅助、控制驾驶行为,最终可将司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
车载感知
科技的进步,使得未来人们将越来越关注汽车安全性,驾驶舒适性以及自动/自动驾驶功能。摄像头传感器作为汽车中使用最广泛的传感技术,支持各种主动安全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随着汽车中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关注联网汽车功能,以及政府强制性汽车主动安全法规要求,并且消费者对主动安全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汽车摄像头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政策上看,以即将落地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2012》为代表的法规和标准,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国家经济政策,鼓励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整体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以安全治理、行业监管、环保和收费等为出发点的城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车联网项目逐渐增多。
2020年在新发布的新版规则中,新增了AEB二轮车、LKA等指标,且主动安全的评分权重由15%上升至25%。同时,政府2016年以来密集出台政策,逐步强制商用客车、商用货车搭载LDW、FCW、LKA、AEB等多种ADAS系统,强制时间点多在2021年。由此见得,政策将不断加码对于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产业落地。
由此可见,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安防厂商都可以享受到这波红利 ,毕竟高品质的图像是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AI算法的基石,传感器也是智能网联的基础硬件设备。因为智能驾驶的冗余度和容错性特性,因此对于传感器的需求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从传感器数量来看,毫米波雷达的数量将从L2的3个左右提升到6个以上,摄像头也从1个大幅提升至4个以上,甚至会开始装配激光雷达。进入到L4/L5层级,传感器的数量也将水涨船高,毫米波雷达届时有望达到10个以上,摄像头也会翻番,达到8个以上,激光雷达或会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而有所新增。高阶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数量要求会越来越多,以尽可能地保证行驶的安全性。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逐步应用,安防企业陆续推出基于视觉与超声波雷达融合的全自动泊车产品,并已经与多个车厂展开项目合作。
总结
随着新基建部署加快,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都将成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防企业虽然没有像百度、华为、腾讯等这么多聚光灯的关注,但在推进自动驾驶在车路协同方面的进展中,同样也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