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数字中国战略,落实数字山东、数字青岛规划部署,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城市发展,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青岛市人民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要求,全市统筹顶层设计,集约建设通用基础设施和平台,促进系统集成、平台共用、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以解决城市治理难点、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推动产业发展,鼓励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同时,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应用场景开放,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互动发展格局。尤其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集聚。
该意见指出,力争到2022年,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云脑“一体贯通”,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全域感知”。
六大任务重点攻坚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中,对“城市云脑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建设”“数字社区建设”“数字经济建设”“数字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任务1:建设城市云脑区(市)中枢
在推动城市云脑建设、夯实城市智能基础方面,《意见》要求全市以“需求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各区(市)、各部门优化整合各自现有业务系统,建设城市云脑区(市)中枢、城市云脑部门专项系统,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入市城市云脑,实现系统互通、数据和应用共享;完善人口、法人、公共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加强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
任务2: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任务3:建立集中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在推动数字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建立集中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风险隐患日常监管、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建设公安大数据平台,加强智慧公安建设;推进交通服务数据共享融合,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路线规划、智能停车、智慧充电、无感支付、联网联程售票等智能交通服务;提升重点领域治理能力水平,推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数据协同共享,提升市场监管、生态保护、宏观调控等智能化水平,推动建设海区集观测、监测、调查、集成保障于一体的智慧海洋平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
任务4:提升智慧社区治理能力
推动数字社区建设、增强城市管理基础方面,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社区信息的整合集成运用,提升智慧社区治理能力;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通过APP、智能服务终端等实现网上便民服务,增强社区特殊群体的智慧服务能力;充分利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设施、环境等元素的万物互联和数据汇集,推动智慧街区、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提升人员聚集预警、监控联动能力和统一调度、协同管理能力。
任务5:深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培育壮大数据应用生态,出台公共数据开放政策,鼓励引导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探索实现公共数据等多源数据协同应用,搭建创新应用“试验场”和“孵化器”;搭建开放式行业发展平台,推动工业、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依托上下游产业资源,建设开放式行业发展平台,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平台汇聚,支持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云等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家电、海洋、金融等重点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服务;重点推进5G高新视频园、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等特色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培育一批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骨干型、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任务6:全面建成全光网城市
推动数字设施建设、构建物联感知体系方面,加快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打造“云、网、端”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整合应用,提升政务云服务承载能力,推进城市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全光网城市,5G网络覆盖区(市)级以上城区重点场所、重点应用区域,接入网、工业互联网全面完成IPv6改造;利用现有基站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触觉感知”网络,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加快全市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公安、交通、住建、政务审批大厅等视频资源;强化数字空间安全体系,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做好重点领域网络安全评估,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