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浅析2008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

2008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许都将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过去的365天,交织了无数的悲伤和欢乐、惊喜和失落、踌躇满志和失意沮丧......本文节选自作者所撰《中国生物识别市场2008年年度报告》部分章节,概括了中国生物识别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欢迎同行朋友联系作者沟通交流。
资讯频道文章B

  2008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许都将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过去的365天,交织了无数的悲伤和欢乐、惊喜和失落、踌躇满志和失意沮丧......本文节选自作者所撰《中国生物识别市场2008年年度报告》部分章节,概括了中国生物识别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欢迎同行朋友联系作者沟通交流。

  述评

  市场概况

  正如我们此前的预估,前两三年产业内外言必称“奥运题材”效应,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伪命题,以及纯粹的商业炒作,北京奥运会并没有给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带来实际的推动和支持,围绕奥运主题的大多数经济活动,对生物识别产业的影响和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政府行为,也没有像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之后那样对生物识别产业重点倾斜。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对于国家级的大型公共安全、国家安全项目,生物识别技术绝对可以派上大用场,不过时至今日,我们从核心技术上、硬件产品上、系统集成能力上都还没有准备充分——we are NOT ready!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大型国家、公共项目上的应用,还有待核心技术和集成能力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真正意义的市场竞争。

  全球性的经济寒冬陡然而至,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经济大环境的恶化,必然反映到每一个产业之中,只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从目前看来,生物识别产业遭遇的影响主要还是在出口部分,而且集中在2008年最后三、四个月时间内。

  2008年,生物识别之商业应用级产品,如指纹门禁机、考勤机,指纹门锁、箱柜锁等产品,继续以较高的速度扩大其市场规模及应用领域。从年初开始,出口形势也是一如既往地良好,但从9月份开始,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出口形势急转直下,众多企业第四季度的订单大跌:据部分生产企业老总诉苦,第四季度有40%至70%的订单被取消或暂缓执行。经济危机对部分以出口订单为主的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出口方向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企业。相对而言,东南亚、中东地区市场情况反而好得多——某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因为面向的是这些“国际二级市场”,受到的冲击不大。

  对2008年整个产业有较大影响的,还有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的冰冻灾害,以及令所有中国人不堪回首的5.12地震之痛。在这些灾难影响的期间,整个经济领域至少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是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的,当然也包括生物识别产业,其生产、销售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在近六、七年均超过40%的高速发展后,2008年第一次遭遇只有不到20%的低增长。

  危机

  如前所述,国内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对于国家级大中型项目的准备尚不充分。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迄今还主要是以其分支技术之一的指纹识别技术为主体,但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逐渐普及和广泛应用,其应用系统已经从较简单的商业应用级产品(如门禁、考勤等)和消费类产品(如指纹门锁,指纹U盘等)逐渐扩展到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等的大中型系统,如警用指纹/人脸自动比对系统、生物特征护照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等等。一般而言,大中型生物识别系统主要是指生物特征数据库规模在10万以上的系统,最大型的系统其数据库规模过亿。这些庞大的系统给生物识别技术本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应对这样的大型系统,主要的挑战有二:其一是识别的速度,其二就是识别准确率。

  在应对大系统的需求方面,国内市场在核心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政府意愿等方面都还差强人意,如核心技术较为集中的高校研究所,产品化、商业化工作(即所谓的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进展不大,再加上国内生物识别企业大多实力有限,介入大系统开发、推广应用的企业太少,中国的大系统推广除刑侦用AFIS系统,和部分地区推广应用的社会保险(养老金)系统等个别亮点外,始终未成气候。[nextpage]

  而采用多重生物识别技术(Multi-biometrics)来解决大型系统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严苛要求,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和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其有效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国外生物识别巨头从2005、2006年开始有计划、全面、频繁的同行并购、重组(如L-1,Sagem等企业的动作),直到半年前,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并购、重组行为的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获得多种技术(如指纹识别技术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获得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并购、重组,他们都具备了开发推广多重生物识别的技术实力;其二是减少竞争对手,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进入2008年,这些巨头企业在技术领域和目标市场的布局已经全部完成。

  从时间上进行对照,我们发现,2005年国产商业应用级产品(门禁/考勤/门锁等)开始起步,并在此后两年内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其后开始出口,出口量逐年暴增。国外巨头们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大举采取并购布局,并有意识地逐渐退出处于应用低端的商业级产品,将此低端市场拱手相让,让国内企业沾沾自喜。

  这就是我们的危机所在:在大中型生物识别系统等高端应用方面,我们的竞争力不堪一击,而在低端的商业级产品,因为国内供应商和产品过剩,激烈的竞争让国内企业虽然号称有核心技术,但实际只能赚些辛苦的“加工费”(利润率低至10%)。即便是生物识别门禁机这样的商业级产品,美欧货仍然是高居产品和价格档次的顶端,即“中国制造”不过是低端应用级产品中的中低档次。这样的处境,环顾国内其他各行业,真乃似曾相识!

  前一两年,我们曾乐观估计,五年后,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以及产品输出,将在国际生物识别市场占据相当重要的份额(15%甚至20%)——现在看来,我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根据2007年的数据,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份额中,超过85%的营业额是由中大型系统贡献的,而中国企业比较擅长的小型商业应用和消费类生物识别产品如指纹门禁/考勤、指纹门锁等,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到10%。从而,不得不略显偏激地认为:目前大多数国产品,正在被逐渐边缘化和低档化——远离业界发展的主流,远离合理的利润空间。

  主流应用及产品

  综上所述,我们要遗憾地报告:国内生物识别主流应用和产品需求同前一两年几乎相同。

  门禁产品

  主要指基于单片机嵌入式结构的指纹门禁机、掌型门禁机、静脉门禁机、虹膜门禁机及人脸门禁机,以及基于PC系统的通道控制系统,其识别技术主要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就其开发和推广的本意,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以及在安全和便利两方面选择最佳的平衡。所以门禁机是大多数国际巨头唯一保留在他们产品系列中的商业应用级产品。当然,他们占据的是门禁领域的高端市场,他们的单机利润是我们的5-10倍。

  考勤产品

  生物识别产品应用与考勤和管理,发源于中国的应用需求,也基本可以断定,它最后退出市场,也仍然会是在中国结束。生物识别用于考勤,其技术优势正在被视频考勤等简单的技术所削弱,其劣势(使用错误、隐私保护等)却又正日益明显体现。

  门锁/箱柜锁

  锁具市场是中国的传统优势,单就五金件的加工,就是外国企业所不擅长、不愿做的环节。不过,如何提升产品档次,以差异化避免恶性竞争,是所有国内生物识别锁具厂商要深思熟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市场已经出现了高品质、高利润的国产品。

  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目前国内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可以对其进行规模化的商业级推广,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可以全面推广开来。该应用的现状和前景都非常好,在金融行业内部人员操作授权方面的应用,特别体现了生物识别的价值。与此相比较,生物识别技术用于计算机开机验证、PDA、手机等应用,就显得“小儿科”了。而随着3G通讯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远程登录及实时验证,可以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吸引很多的崭新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领域的应用程度,主要看行业集成商的实力和推广力度,生物识别厂商要不断推出新技术,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利润期望,因为这样的应用几乎全都是在国内市场,很难有出口。[nextpage]

  统计数据

  细分市场数据

  根据笔者创立的生物识别市场细分原则,将生物识别市场细分为五大领域:

  ·商业应用(Commercial Use):主要包括考勤、门禁(企业应用)、锁类、逻辑门禁(验证授权等)、智能卡应用等;

  ·司法应用(Enforcement Applications):司法鉴证系统(指纹、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等);

  ·公众项目应用(Civil Applications):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应用;

  ·公共与社会安全应用(Public Security Applications):证照(身份证、护照等)系统、出入境控制系统、黑名单追踪系统、敏感岗位任职人员背景调查系统、门禁(高端门禁)系统等;

  ·个人消费类应用(Consumable Products):门锁、与PC、PDA、手机及其他IT产品等的结合应用、玩具、家电等。

  根据上述细分原则,以及笔者收集整理的市场数据,2008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各细分市场份额如表1(以销售金额计算)。

  将上述细分市场的数据与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情形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显著的区别。根据国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不完全统计数据,2007年全球生物识别产品及应用的市场份额分布大致如下:商业应用7.5%,司法应用45.6%,公众项目21.6%,公共安全23.5%,消费类1.8%。

  显而易见,从全球市场来看,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司法应用、公众项目及公共安全类应用,它们的合计份额超过90%。而这些主流应用,恰恰都是基于大中型数据库的生物识别系统。基于高安全性和准确率的考虑,这些系统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重生物识别技术,尤其是指纹、人脸和虹膜识别三种技术的结合。

  各产品类别的销售数据

  根据国产生物识别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情况统计,2008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大致是:销售数量约65万套,销售收入约14.8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7%。其中近94%为指纹识别产品,以国产设备为主,其中有大量出口。按销售数量计算,出口比例大约为25%(详见表2)。

  

 

  市场发展的动力和限制

  市场驱动力

  根据调查分析认为,以下应用需求是现阶段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发展之最大驱动力:[nextpage]

  ·在全国各地陆续投入的“平安城市”建设,将大力推动基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刑侦和监控技术和产品应用;

  ·国外市场对中低档次商业级应用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刺激国内产品的大量出口;

  ·国内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继续推广,将进一步扩大使用生物识别作为认证技术的应用空间;

  ·国内企业安全和管理上的需求。例如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考勤、巡更等系统,生物识别将依然是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

  约束和限制

  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仍然面临以下市场局限:

  ·全球经济下滑,使政府和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锐减,这种影响预计在两年后才能逐步消退;

  ·来自其它非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比如智能卡、RFID技术,以及拍照考勤机对指纹考勤机的竞争;

  ·隐私保护问题:生物识别应用,尤其是商业应用,将面临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政府如何制订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成本和性能:迄今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在成本和性能、可靠性方面还不能做到很好的平衡,市场上的产品和应用方案在这些方面远未达到尽善尽美。

  技术和产品趋势

  正如我们前面的论述,涉及公共应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大中型生物识别应用项目是技术和应用的大趋势,这些应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继续占据市场的最大份额;而满足大中型生物识别应用项目的技术需求,多重生物识别是目前看来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业界的共识;在新技术尤其是在创新的采集硬件的研发上,因为需要原创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电子半导体、声光电等)配套,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如超生波采集指纹,因此在未来会有较大的潜力;一些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如静脉、声音识别等,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将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结论和预测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生物识别应用市场增长速度首次放缓,预计2010年下半年才能逐渐回升;国内生物识别产品走入低档化陷阱,行业平均利润,尤其出口利润降低的速度令人堪忧;大中型生物识别应用系统在国内未成气候,导致国内生物识别应用方向严重失调:中高端产品没人做,低端产品一哄而上。而大中型系统在国内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推动不力、市场缺乏实用的应用方案、鲜有实力集成商介入、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 

  而核心技术供应商与集成商的合作共赢关系之建立,还有待时日;指纹识别在中国市场仍然是一枝独秀,但其它技术,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强劲上升,将逐渐蚕食指纹识别应用份额,预计两年内指纹识别的市场份额将降低到85%以下;大中型生物识别应用,将是后来者最好的投资机会。对于在生物识别领域如何选择投资机会,笔者建议应选择投向大中型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核心技术能力、集成能力和市场能力之所在。

  最后,基于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数据分析,未来几年的生物识别应用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大,2009年达到20亿元,2010年达到26亿元,2011年达到38亿元,2012年达到55亿元(见图1)。(本文由毛巨勇提供,毛巨勇:软件学士,管理硕士。19年IT业从业经验(14年生物识别行业)。国内生物识别市场及产业发展主要分析和研究员,美国《生物识别文摘》亚太区特约记者和评论员,连续十年撰写和发布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年度报告。)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